一、学位点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
1.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我校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自2016年9月起由bat365官网登录入口主建,经济学院协助建设。依托本学位点,于2020年获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又成功申报了统计学本科专业(将于2022年首次招生)。在平台建设方面,我院于2020年7月成立了应用统计研究所,于2021年12月成立了统计学教研室,2022年4月“应用统计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获批我校2022年度重点支持项目。本学位授权点目前已形成了四个稳定且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应用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生物统计与复杂数据分析、信息统计与大数据分析,基本涵盖了统计学一级学科的主要方向。
2. 研究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
统计学硕士点每年招生10人,学制3年,现有在读研究生30人。2021年统计学硕士点招收研究生10人,毕业12人,授予理学硕士学位12人,就业具体情况为:1人继续在我校读博士,中国银行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甘肃监管局1人,兰州市七里河区统计局2人,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人,兰州工商学院1人,天水师范学院1人,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1人,广元市统计局1人,广元市商务局1人,其他灵活就业2人,就业率100%。
3. 研究生导师状况
截止2021年底,统计学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有海外访问学习经历的教师5人。统计学科教师202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科资金3项,合计经费144万元。统计学科教师扎根地方做科研,统计学科近年申请的科研项目都是基于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例如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随机动态死亡率模型的统计性质及应用研究”关注甘肃省的社保养老基金风险管理,“面向城市服务的多源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研究”尝试解决兰州市的公共交通数据背后蕴藏的城市管理问题,“高维复杂数据分析中的贝叶斯随机桥惩罚回归:理论、方法及应用”则聚焦理论创新研究。
统计学专任教师队伍如下表:
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 ||||||||||
专业技术职务 | 合计 | 35岁 以下 | 36至 45岁 | 46至 55岁 | 56至 60岁 | 61岁 及以上 | 博士学位人数 | 具有境外经历人数 | 博导 人数 | 硕导 人数 |
正高级 | 4 | 0 | 0 | 2 | 2 | 0 | 4 | 2 | 2 | 4 |
副高级 | 8 | 3 | 3 | 2 | 0 | 0 | 7 | 2 | 0 | 4 |
其他 | 2 | 1 | 1 | 0 | 0 | 0 | 2 | 1 | 0 | 0 |
总计 | 14 | 4 | 4 | 4 | 2 | 0 | 13 | 5 | 2 | 8 |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的逐步延伸,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力量,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风学风,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
构建育人目标体系,全面布局课程思政建设。
与双一流建设相结合、与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结合、与金课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全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形成育人圈层效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细致布局新型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方法体系、质量提升体系、教师队伍体系、制度保障体系。
2.坚持课程思政育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根据《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学校“大思政格局”部署,学院按照课程性质分类实施思政教育,专业课程着力加强数学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公共基础课则以学科历史认知和艰苦奋斗精神激励为主,专业实践教育中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与祖国所需有机结合起来。承办部属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研讨会,引导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倡导“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
3.坚持应用实践育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统计学学科与多所企业、中小学、培训机构联合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结合学生研究方向和实践单位需求,学院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了校外导师全程指导、校内导师密切配合的实践工作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自然灾害、抗击疫情等重大事件中主动作为,在贡献力量的基础上培养爱国热情。
4.坚持意识形态阵地育人,着力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
统计学学科属于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有广泛用武之地,在课堂教育中充分体现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体现学生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用好网络主战场:办好学院网站,利用新媒体讲党史、说理论,以“讲好中国故事”激励学生。借力讲座提效果:定期邀请思政专家开展思想教育讲座,在甘肃工委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等场馆进行现场教学,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夯实学生理论基础。
5.坚持党建融合育人,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将党支部活动与教学、科研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统计学学科1个教工党支部和1个研究生党支部完全实现了“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以带头人为引领,以基层党建活动为抓手,梳理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探索教学方法,建成一批优秀课程,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一批优秀案例,加快构建具有数学特色的思政教材体系。2021年有18名研究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发展研究生党员10名,党员成为研究生成长发展的引领和标杆,党员在科研引领、疫情防控、班团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中积极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6.坚持全员全程育人,建立“立体式”思政工作队伍。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院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积极选派组工干部和辅导员参加各类培训和专业认证,实现思政队伍专业化。实行导师主体责任制,充实加强教辅队伍,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以培养优秀“师大统计学人”为担当,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体系。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统计学学科高度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在研究生管理与培养工作上形成了长效机制。
(一)重视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学院领导督查教学质量制度
近年来,研究生课程建设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日益受到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为规范和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根本指导。
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抓好课堂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学院在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中的作用,特制定《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学质量督查制度暂行规定》。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课程建设,把课程建设作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性环节抓牢、抓好。
学院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公共基础课程、学科核心课程和专业学位核心课程为重点,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岗位制实施,大力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着力提升研究生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
学院统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等职责要求,坚持按需设岗、择优聘用原则,大力提升高水平教师参与教学积极性。突出培养过程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学术创新与实践突破,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分奖项细化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化教学导向。
强化问题牵引的课程学习导向。实施硕士研究生开题制度,要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及早确定论文选题方向,探索以课题研究需要为主导,统筹研究生培养目标、知识背景和个人兴趣,有针对性开展课程学习的制度机制,将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列为论文开题的必要条件,将学习计划执行情况纳入培养环节监控,强化课程学习实效。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合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按照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要求,组织各学科方向特点,瞄准国际一流开展课程体系对比分析,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课程体系优化。学术型按一级学科统筹设置硕士研究生课程,充分体现学科内涵和学科前沿,突出专业特色。
加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结合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工作,围绕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等主题,大力支持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跟踪国内外研究生教学发展规律。
(二)严格导师选拔,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2021年根据学校研究生导师遴选办法,学院推荐遴选统计学研究生导师1
学院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依托“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我校),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1.建章立制,夯实师德建设制度基础。
成立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完善了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系所和支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制定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和问题处理报告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文件,为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奖惩激励和考核监督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新载体,提高教育培训学习成效。
每学期扎实开展“开学第一讲教师教育活动”,全院教职工重温人民教师誓词,新入职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建立教师师德个人档案,围绕“知法遵法、明纪守规”“师德师风大家谈”,结合统计学学科特点开展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系统谋划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召开新入职教师座谈会、组织教职工参加全省高校教师师德师风专题网络培训,组织开展“岁月如歌 感谢恩师”“向教师问好”“教师风采”展板等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失范行为案例警示教育活动,教育教师以案为鉴、坚守底线。
3.加强宣传,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学院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网页、微信、QQ等渠道积极宣传学校和学院各类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每年教师节前夕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慰问从教30年教师和离退休教师;号召教职工积极参加学校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年底隆重举办学院颁奖典礼及迎新晚会,表彰一年中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通过宣传先进、表彰先进,典型示范,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统筹推进,强化师德师风激励引导。
为引导教职工自觉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加大宣传和表彰先进的同时,将师德师风建设列入学院年度工作计划,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选先、晋升职务职称的一项重要指标,强调师德师风表现优异者优先选用,极大提升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和引导力度。
5.师生参与,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监督。
建立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合力。同时,畅通师德师风问题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学院师德师风问题师生投诉箱,接受广大师生监督,严格师德失范行为惩处问责,实行师德失范行为“一票否决”,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院育人环境打下坚实的保障。
6.严格导师遴选过程,建立动态考核与淘汰机制,完善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加强学位点基础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实施有效和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实现研究生跨学科选课。
(三)注重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术训练
学院研究生规模比较大,培养环节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学术训练,重点结合教育部最新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导师们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通过专题研讨、论文选讲、前沿报告等形式,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包括宽广的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什么是宽广,如何做到宽广,是很关键的问题。这就要求导师们勤于学习,掌握最新学术动态。
重视研究技能的培养。包括思考清晰的能力(有效地口头表达和写作交流能力),文献阅读、评价和综合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水平高低的正确评价能力。
重视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对研究生的培养,特别重视问题导向。增强学生选择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021年,我院鼓励统计学研究生积极参与了华为杯”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3项,获奖人次15人次。
学院建立健全研究生考核与评价机制,充分凸显阶段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作用,严格落实研究生开题制度和中期考核制度,加强研究生毕业论文预审制度,强化“学术规范第一”意识,严把学术道德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工作情况,制定了《数统学院研究生考核与评价工作条例》。
(四)注重学术交流,开阔学生视野
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交流讲学,2021年共举办线下和线上学术报告及短期课程共计20场次,学院师生共计300多人次参加了报告会。其中,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田茂再教授于2021年10月26日至11月26在线为统计学师生开展了“统计模型与数据分析”的系列专题讲座,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全程参加了课程学习,开阔了学生视野。
统计学硕士生白爱琴和刘玲分别参加了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学术年会和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资源与环境统计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21学术年会,并做了分会场报告。
(五)研究生奖助情况
2021年有5名研究生获得我校学业二等奖学金;有1名研究生获得我校模范学生干部。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2021年,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显著提高。2021年研究生发表SCI论文3余篇,核心论文10余篇,多人获国家奖学金及各类奖励。
2021年,学院通过引进以及从其他院校调入等方式,先后有7位优秀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学院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年龄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通过导师以身作则,耳濡目染,努力弘扬爱国主义伟大精神,爱国、诚信等优秀文化得到传承创新。以实际行动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的对外学术交流,目前主要以导师组织派出的形式展开,主要以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交流为主。从学位点建设的长远来看,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在读硕士对外学术交流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国际合作交流方面。
在科研团队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生在读期间全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统计学学科制定了《统计学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试行方案》,在校外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参加专业实习,通过科研加实践的创新培养模式。统计学专业多名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各类学业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有多名研究生获得 “我校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研究生在读期间,积极投身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统计的的实践去,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 100%,多名毕业生扎根于甘肃省、市统计局,服务西部建设,统计学硕士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得到一致好评。
五、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统计学毕业生大多到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就业,为甘肃等西北地区培养了大量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校统计学优秀教师和管理工作者,一批批扎根家乡土地的高等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于西部教育的发展。为西部地区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学院积极作为,通过课程思政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以及科学问题讨论中,努力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六、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2021年研究生论文抽检全部合格。
本学位点目前教学科研进展顺利,学生培养质量达到学校的要求,也基本满足了社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导师年龄结构偏大,急需引进专业特色鲜明、年轻的著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导师队伍中,另外,引入具有统计实践经验的行业导师加入统计学研究生的培养,对本学位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2021年学位点建设成效显著,为了在“十四五”期间,促进学位点建设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问题建议。
1. 统计学专业的高端人才引进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学科将主动把握契机,突破高端人才引进难的瓶颈。
2.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问题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少,在国家、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介入度和贡献率需进一步提升。统计学科学研究,尽量将理论研究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申报、参与国家及区域相关项目,提升参与度,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2. 拓展学术交流及国际合作。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合作较为缺乏,联合开展科研及学生培养较少。统计学学位点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学生国内外交流的规模,选派更多的优秀学生前往国内外学术机构和大学做访问交流。